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讲话。总书记强调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”,并从六个方面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出具体要求,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责任、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。
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、创新水平、创新环境的重要体现,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、创造力、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。知识产权越多,标志着国家的创新能力越强。特别是具有国际水平的知识产权越多,说明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越高、能力越强。因此,各国、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知识产权当作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内容,当作竞争力的重要基础,加大投入、鼓励参与、积极引导。对知识产权实施保护,关系到经济发展、社会治理、企业创新、人民幸福、国家安全,关系到对外开放能否进一步加快。只有把知识产权保护好,让知识产权不受到侵犯,企业创新的动力才会越来越强、热情越来越高,企业才会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。
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,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,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从过去的被动保护转向主动保护、从消极保护转向积极保护、从打击式保护转向预防性保护,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质量与效率。这也意味着,从中央到地方都要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建设工作,从制度上形成知识产权的“保护网”、“篱笆墙”,对一切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都挡在知识产权门外,让知识产权真正得到全方位保护。总体上讲,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大,保护的效果也不断体现,企业和居民的创新意识、创新动力、创新热情都在增强,知识产权的数量在全球也是最多。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发布的“2020全球创新指数报告”,在131个国家和地区中,我国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14位,高于日本两位,足以说明我国的创新能力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增强。
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,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,也没有完全做到位、没有能够形成对知识产权实施全方位保护的格局,一些地方、企业和个人,仍在侵犯知识产权、损害创新者利益,仍在以各种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成果、占有他人的成果、窃取他人的成果,或者有条件创新也不想创新,只想坐享其成,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构成了极大威胁,对成果发明者、创造者形成了极大伤害。面对破坏知识产权的行为,一些地方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,往往睁一只眼、闭一只眼,只要被侵犯者不告,就不闻不问。即便被侵犯者举报,也会在处理时采用地方保护的方式,使被侵犯者的利益和权益难以得到有效补偿与维护,形成极差的社会效应。也正因为如此,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了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一项工作。
面对中国经济发展实力的不断增强,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,相关国家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也在不断升温,特别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,更成为了一些国家打压的重点。这也意味着,创新对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,对增强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也在持续发挥。但我们也必须看到,中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数量还明显不够,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品牌还比较少,迫切需要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,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,让企业的创新动力和热情得到激发。